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本週統計:修課學生貼文篇數(請同學自行檢驗是否統計有誤)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課程進度調整公告暨簽退選單須知
一、課程調整
本學期略過(不授課也不列入考試範圍)民主在美國、共產黨宣言,上述進度改為:
《論法的精神》第一章1~2節、第十九章
《社會契約論》第一卷第1~3、5~9章,第二卷第8~11章,第三卷第8~9章。
承上,盧梭的作業延一週截止收件。
因此「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以上是期末考試範圍。
二、退選事項通知
請簽退修單的同學在上課前或下課後前來找老師簽名,無需坐完兩節課才來簽。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期中考前的貼文進度
各位同學好,
由於同學來信詢問「霍布斯改至11/19授課,本週的貼文進度是否維持研讀霍布斯並貼文呢?」故貼文統一回應。
這週依然請同學們研讀霍布斯並撰文,繳交期限至18日中午十二點(請寄至助教信箱),針對《利維坦》一文,請同學們寫文章前參考以下提問:
什麼是自然狀態?
霍布斯描寫自然狀態的用意為何?
什麼是利維坦?
據文中,國家的目的為何?如何產生?
除了以上提問,依然鼓勵同學延伸發展新的討論。
此外,下週沒有新的貼文進度,請同學們好好準備期中考,考後的一週(即11/12-18),我將在部落格出題供同學自願回答(寄到助教信箱),做為你們考後的加分,也整理你們自己前半學期對於哲人政治思想的認識。
繼續耕耘,加油!
助教 千萍
貼文回饋
現代君主聳聳肩,道德擺一邊?
各位同學好,針對《君主論》該篇,同學們的貼文我都反覆閱讀了,張貼到部落格的文章不多,故我把所收到貼文所持的觀點或試圖用以討論本文的提問,整理成一篇貼文跟同學交流。
一、老師設陷阱?
「馬基維利教唆君主作惡、馬基維利主張政治施為的判斷無關道德」
這是君主論最常見的註解,老師為文本定錨的主題-「現代君主聳聳肩,道德擺一邊?」也提供了暗示,我在輔導課上也也鼓勵同學,思考為什麼馬基維利要點出道德與政治的緊張關係,促使同學們花了絕大多數的精力描繪道德概念與你們十幾年來所看到的政治日常間的衝突或共生,然而,把「道德與政治」作為關鍵詞往往成為理解君主論的陷阱。
馬基維利透過君主論不斷的對掌權者說話,提醒君主「維持國家」所要面臨的挑戰,並且提出了面對那幾項挑戰的建議。
在過程中,政治施為與道德的衝突,乃是少人描述並直面的,故一躍成為該文本的顯著特點,也帶出了對馬基維利而言,政治生活的真實為何,例如:人們評論一切的人特別是君主;新的君主面對新的國家要避免殘酷之名甚是不可能;大多數人的財產和體面都沒有收到侵犯時,他們就安居樂業;對於不能向法院控訴的一切人的行動,特別是君主的行動,人們就注意其結果.......等等。
若停留在君主施為不依私人日常道德觀判斷的論點,距離馬基維利的主張仍然遙遠,因為對馬基維利而言這似乎是不證自明但必須明說給君主認識的政治常態,關乎君主如何效仿獅子與狐狸。
該文本仍有許多可以持續討論的切入方式。
二、每週進度只是瑣碎的節錄?
有同學對於章節都作了評述與延伸,然而分段討論的時候卻太偏離了文本整個脈絡論述的討論核心,作為提示,建議可以先試著回答:
文本試圖回應怎樣的政治生活圖像?
君主為何得「效法狐狸與獅子」?馬基維利提供了哪些建議?
三、本文看起來實用,但現在適用嗎?
有許多同學在文末都提出了,其在當代所感受到的政治常態,關於民主整體下公民對掌權者的眼光、掌權者對公民是否該看重維持道德上的體面,然而論說過程總是迂迴,不知如何討論下去。
君主論提供的視角是新穎的、非屬民大眾、市民社會的,而是明確以君主視角望向政治生活的種種危機。
同學論述時應注意,你是試圖主張公民該如何認識及評價掌權者施政呢?還是試圖建議掌權者如何面對公民的質疑或憎恨呢?
否則就像一人分飾兩角卻不自覺,自言自語一般。
助教 千萍
君主論
現代君主聳聳肩,道德擺一邊?
君主為了穩固自身政權,並需要有良好的法律與軍隊作為基礎。其中,君主必須建立起屬與自己的武裝力量,並以法律約束他們,聘用雇傭軍或請求援軍皆是危險的行為,雇傭軍的懶散懦弱與援軍的英勇剽悍容易使國家走向滅亡,歷史上也有著無數的例子。再者,馬基維利認為用他人軍隊獲得的勝利並分真正的勝利,君主必須打造出適合自己的鎧甲,而非依靠他人力量,就如同文中所說:「世上最弱與最不牢固的東西,莫過於不以自己力量為基礎的權利的聲譽」。
當君主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礎後,便開始試著維持他的政權,然而現實與理想是有差距的,因此,君主若想維持政權,那他必須學會做不好的事。但並非所有壞事都學習,君主只需要保留那些不會使國家滅亡之惡並在需要時使用它即可,當君主利用這些惡行成功穩固國家時,他也不需要為了這樣的行為感到不安。
身為君主最重要的便是不要被別人輕視或憎恨,因此我們要做一個仁君還是一個嚴君?馬基維利認為,最好兩者兼具,但若無法,那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安全多了。基於人性,人們在利益前容易忘恩負義,但畏懼,卻能使人們因為害怕責罰而維持原狀,但君主必須在受人畏懼同時,也要避免人民的憎恨,因此要保護人民的財產與妻女並不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對於軍隊則不需如此,嚴格殘酷的命令能使軍隊保持團結並積極參與任務。馬基維利提出,一位明智的君主應立足於自身意志上,而非立足於他人的意志,只在在實現意志時要努力避免招仇惹禍。
對於維持國家來說,君主的道德並不是最重要的,身為君主要擁有狐狸般狡猾與獅子般的力量,並在法律的力量下維持著國家的安定。君主為了維持國家,他常常不得不背信忘義、捨棄仁慈,就如同前面所述,必要時君主必須走上做惡之途。但君主要學會掩蓋這些不道德的行為,人民大多是依靠眼睛去認識君主的,只要君主能夠順利維持國家,即使手段再殘忍也會被人民認為是光榮的,因此對君主來說道德並不是統治國家必要的元素之一。
對於君主的統治,最重要的兩大元素便是人民與軍隊。其中只要君主控制自己的貪慾部奪取百姓的財產,人民便會安居樂業,此時君主便只要與少數具有野心之人鬥爭即可,但軍隊所希望的卻是一個殘暴貪婪的君主,因為可使他們獲得更多的賞賜並滿足他們的殘酷。在人民與軍隊間,君主並沒有所謂的最佳的選擇,若在軍隊中君主聲望低下,那即使滿足他們的貪婪,君主仍會被推翻,但君主應努力不被大多數人或擁有勢力的人所憎恨。在此,善行如同惡行一樣會導致憎恨,兩個勢力的需求不一樣,當你為了維持自身政權而去迎合人民、貴族或軍隊時,善行也將與你為敵,並導致你政權的終結。最後我們可以提出,在統治國家上,君主的道德並非是判斷事情的標準,實施善行的君主未必能穩定的統治國家,而實施惡行的君主卻能鞏固政權,反而較為重要的是君主的聲望與如何不招人憎恨,因此君主必須學習如何以狐狸、獅子般思考,並在法律的基礎下維持政權。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評分標準(更新)
以下為更新後的課堂公告請同學詳閱,老師表示:
一、因應教學情況需求,配合大一新生學習亟待適應之現實,特調整學期成績配分項目與比例為期中考與期末考各佔50%,平時成績(含出席狀況、課堂表現、教學部落格貼文貢獻)屬加分項目。
二、因應授課進度調整,期中考延後一週,改為十一月十二日8:10-9:50在上課教室進行。
三、由於期末考前連續兩週放假,十一月十九日起,講授單元改為霍布斯、洛克、盧梭、托克威爾、馬克斯和恩格斯等五位思想家的典籍介紹(略過Montesquieu的單元),各部典籍的指定閱讀範圍請參見原授課進度。
四、期末考維持在第十八週進行。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輔導課公告
各位同學好:
本周五13:00至15:00,我將在D1012開設輔導課,出席與否不涉及評分,透過輔導課乃追求與各位一起學習及嘗試進步,課中將研讀過去幾周的文本、協助同學解惑、討論你們的貼文,所以請同學記得帶著文本前來,有意願參與者請填寫下列表單方便我初步統計人數,謝謝。
助教 千萍
https://goo.gl/forms/cSUMQwBQKToXN4c93
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
1 政治動物,指出人必然會進行具有社會性的群居生活—人是城邦動物,而城邦產生的根源是家庭,從而推論若想追求政治共同體的至善的達成,必須從家庭出發去考慮
2 所謂天生,指的應是出於本性、出於自然—人不會做徒勞無益的事—亦即指仍具有基本的理性區分的能力。故人天生具有社會本能,必然要過城邦生活,因為人需要在城邦生活中發展這種理性的能力。
3 人,在亞里士多德的表述中,人與奴隸是不同的,所以這裡的人某種程度上指的是公民—具有自由意志、自由行動能力的人
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亞里士多德談最佳政體的時候,將人的天性納入考量,如同柏拉圖洞喻中的哲學家,人的天性之中便有嫉妒之惡,人善妒探尋到哲學真諦之人,因此較多數人的中間階層統治便是優於少數人的,同時也能更優的關注政治共同體的共同利益。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什麼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在文本當中,亞里斯多德認定什麼是天生呢?
雖然沒有直接闡明,但實際上可以從隻字片語中推敲出來,「城邦顯然是自然的產物,人是一種天生的政治動物」,再往前看一點「如果早期的共同體形式是自然的,那麼城邦也是自然的」,也就是說只要是自然的,也就被視為天生的。
此外,什麼是政治動物?
「公正是為政的準繩,因為實施公正可以確定是非曲直,而這就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秩序的基礎」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公正是政治共同體的基礎。換句話說,政治具有秩序,有一定形式。舉例而言,在城邦中大家能夠自給自足,來自於什麼?有人要豢養牲畜、有人要建造房屋或有人要種植食物等等,這一切的一切未必是法律,但都需要有一套規律。而政治的動物,正是生活在此種規律底下的動物,或者是造就規律的動物。
那麼,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嗎?
在自然法則裡,人是由自己的母親所產出,在自然的情況下,必定先產生於家庭當中,而家庭則是最小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會有自己家庭的規則及生存方式。此外,家庭形成村落、村落形成城邦,是自然的嗎?是的,人們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分工合作形成了最後的城邦,使個人或家庭不需要什麼都會,能夠各取所需,在這當中有秩序、有法律進行規範,而人也服從於規範,當然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不過,亞里斯多德也提到,有人能夠脫離城邦,但他天生終究是一個政治動物,因為人在自然規律裡一出生,必定在政治共同體之中,必定優先於這個超人或鄙夫離開城邦。
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何謂最優的政體?對亞里斯多德來說,最優的政體能夠給予人民最優良的生活,而根據他倫理學所言,中庸的生活為最優良的生活。
而在城邦中分成了最富有的階層、中間階層、最貧窮的階層。其中,最富有的階層容易暴走,而最貧窮的階層難以聽從理性,所以中間階層自然而然是最適中的階層,不會過於驕縱、也不會喪失理性。
進一步而言,由中間階層執政是可行的嗎?
當然是可行的,因為中間階層是一個國家中最龐大的階層,能夠取得政權,並且中間階層能夠使政體處於穩定狀態。原因就在於,他能夠防止政體走向任何一個極端,處於中庸狀態,中間階層的利益,不會離最富有階層、最貧窮階層太遠,不會被其餘階層有太多的抵抗。更別說,人數眾多也無法被反抗,因此中間階層執政是可行的、穩定的。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每個國家、城邦中都會分階層,極富、極窮、中間階層,其中,極富階層的人民容易變得凶暴;極窮階層的人容易變成無賴,而中間階層都人民最容易聽從理性,不會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會專制。他們也會避免政體演變成任何一個極端。因此,中間階層執政是可行之最優政體。但是,中間階層執政以後,難道不會想爬上更高的地位,而捨棄了他們原本的中心思想嗎?既然由中間階層執政是最理想,那從古至今,不是由中間階層執政的國家或城邦,就注定失敗嗎?而中間階層,要如何脫穎而出,成為執政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