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1.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根據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第一卷第二章的說法,人所以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其因在於人以自然與本能繁衍與群居,從家庭、村落到城邦,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共同體,其都有同樣的目的:追求至善(自足)。
    因此,人的本性是無法脫離城邦生活的,這是自然形成的共同生活體,除非那個人是超人或鄙夫。再進一步說明,人與其他同屬群居型態的動物之差別、人之所以特別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之原因在於:人能選擇不去做徒勞無功的事,也擁有「語言」能去感受並表達苦樂等情緒以外的想法,諸如:善惡是非、公平正義與否。唯有這樣的政治動物的生活共同體才能謂之家庭甚或城邦。
    換到今日全球化的世代而言,人似乎更難獨自生活?是否更應證了亞里斯多德的想法:人就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2.    為什麼中間階層執政為可行之最優政體?
    亞里斯多德認為,我們不但要研究與找尋何為最優良的政體,也必須考量其實現的可能性與人民的接受性,並且要能容易實施。因此考量的方向應從人民的生活著手即對於多數人而言最優良的生活為何
    那麼,他又引喻自《倫理學》來告訴我們,「中庸」的生活就次最優良的生活,德行就在於中庸,是人們最容易、最有可能達到的生活;並把所有城邦都分為極富、中間與極窮三個階層來說明:唯有中間階層能過著中庸的生活,不易暴虐他人,也不易成為無賴。意旨,中間階層的人最容易聽從理性,不會完全不受治於人並只專橫治人,也不易甘於被他人所奴役。並且,由中間階層所治理的城邦,能夠平衡任何源於極富或極窮所形成的極端力量的演變(因此不用擔心寡頭政體或平民政體興起),也不易形成黨派紛爭。
    亞里斯多德提到:「政體是關於各種官職的一種設置,它根據人們的能力或人們共有的某種平等的東西。」倘若他理想中的政體,關乎官職在體制中能被平等分配,且官職設置的目的都是追求城邦的至善,那麼僅僅以中庸的理念來行以中間階層作為城邦或政體的執政者,官職的設置難道不再在於公平分配城邦的權力,一起追求城邦或政體的至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