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亞里士多德一開始就探討的主題--城邦,來討論人是否為天生政治動物。人類擁有天生的群聚特質,多半以群體的方式生活著,並且難以分開著生存,例如文中提及的生育後代的目的是需由一男一女才得以達成,而此種欲繁衍後代的天性促使人群體生活。而通常人為了生存的這個共同目的與達成最大利益,為了實現能夠自己自足的能力與幸福這個至善,發展出了村落,接著是城邦,而這個過程則衍生出了天生的統治者與勞動者,並建立法律秩序來限制人出現惡劣像是野蠻人的行為。基於人的社會本能,故脫離城邦者不是神就是個禽獸。由此可知,城邦是自然的產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文中提及政體可以簡單的區分為兩種,平民與寡頭體制,其他政體皆為兩者的衍生。而平民與寡頭政體相較之下,為了避免極端的政體存在,雖然寡頭體制有其優良處,但是其衍生體不是極好就是極差,而採取較為寬鬆與溫和的平民政體,才是一個能夠長遠且顧及較多利益,符合諸多城邦能夠採行的政體。且人是以幸福這個至善為目的,而文中提及《倫理學》的推論,幸福的生活在於無憂無慮的德性,而德性又在於中庸,故適度的中庸是好的。而存在城邦中的三個階層,存在中間的階層較為理性不易犯下大錯,也能避免富人的高傲而形成黨爭,窮人的無賴而造成動亂。因此在這樣的優劣排行之下,中間階層執政為城邦最佳的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