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辯篇中,有個神諭說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而蘇格拉底想反駁此論點,四處拜訪智者,但卻發現他們充滿缺陷,他發現當我們宣稱對某些事有全盤的理解,便凸顯我們的無知。他覺得神是對的,因為他自知自己是無知,人的智慧比起神的智慧顯得微不足道,能 使我們較有智慧的,是認識自己的無知。
蘇格拉底選擇服從法律,選擇面對死亡,因為他不曉得死後的世界,恐懼死亡是出於無知,不怕死是因為對死後的事情一無所知,所以他認為無須害怕,再者,蘇格拉底若選擇逃出雅典不接受審判,他違背的是雅典的法律,難得苟且偷生就可以違背法律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他堅持真理以及城邦的法律,接受審判結果,也算是蘇格拉底在實踐哲學的一種體現。
生活方式是實踐哲學,向同胞規勸、闡明真理,寧死也不願放棄這樣的生活方式。蘇格拉底的生活是遠離政治的,反政治、反民主,由於蘇格拉底經歷了雅典民主和寡頭政治的時期,在民主政體中有違法投體、在寡頭政體下的黑暗,兩次事件後,他對政治失望,遠離政治才得以活至今日。政治帶來危險,這也說明哲學家與政治的衝突,然而何謂哲學與政治的衝突?蘇格拉底的生活方式與城邦生活的衝突為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