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對於「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共同體的最終追求是「至善」,所以為了種族延續、群體自足,由家庭到村落到城邦,人類透過語言與感知善惡的智能決定共同體間的事務,是一連串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層堆疊而成的城邦共同體。
然人類政治互動模式為什麼必然要有統治者/階級、被統治者/階級的分野才可以說是政治行為,若是像蘇格拉底不斷在個體間進行關於明辨事理討論的互動行為,他也是追求「至善」,但我們並不會說蘇格拉底是統治者,與他討論的人是被統治者,此個體間的討論是否可被稱為是政治互動行為,抑或只可被稱為哲學互動行為?
中間階層執政最優,是因為他們處在光譜的中間端,他們與富人階層、窮人階層的距離不遠,他們知道太過富裕、太過貧窮會造成什麼後果,所以他們會盡力維持中間階層的樣子。唯更重要的是要讓中間階層最優還要是搭配具有平民主義的議事方式。所以一個龐大、有力、具有理性思維的中間階層,可以調和富人階層、窮人階層的鬥爭,助於社會穩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