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國王是夢話嗎?哲學家國王要做的,是促使公民彼此協調合作、各司其職,也就是柏拉圖口中的城邦正義。蘇格拉底認為這並不是白日夢,儘管非常艱難,但並非不可能。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必須從柏拉圖的洞穴譬喻說起。
哲學家是能夠理解真理的人,也就是在洞穴外的人,回到洞穴透過教育的方式,來帶領洞穴裡的人離開洞穴,而只有洞穴裡的人願意走出洞穴,哲學家國王才將成為可能。然而,大多數的統治者都是昏庸的人,為了爭權奪利而互相鬥爭,把權力視為最大的善,也就是洞穴裡無知的人。
換句話說,只要哲學家無法透過教育,讓洞穴裡的人願意走出洞穴,哲學家國王就只是夢話,終究只能被昏庸的統治者繼續統治。
談完了洞穴譬喻,我們回到現實。
現今的掌權者仍然是那群昏庸的人,為了爭權奪利而互相鬥爭,他們不會輕易的將自己手中握有的權力交出去。然而,他們掌握的權力中,就包括了哲學家國王出現的唯一途徑,也就是教育。當然不能否認,哲學家能夠透過一己之力,盡力的影響公民們,讓公民願意受到他的教育,但效果勢必有限。當教育的資源被昏庸的統治者所壟斷,大多數的公民仍然是無知的,甚至像洞穴裡的人一般,譏笑從洞穴外歸來之人,更可能將從洞穴外歸來之人處死。這也是蘇格拉底遭遇的處境,他透過與路人的一問一答,想要尋求真正的知識,但卻遭受雅典的處決。
在現今社會當中,教育的資源仍舊被掌權者所壟斷,他們能夠灌輸他們想要公民獲得的資訊,在公民獲得被設定好的資訊時,就難以自覺。舉例來說,在課綱中的省略228事件的細節,能夠讓公民對過去政府的暴力一無所知,甚至使公民擁護過去的獨裁政權。教育是哲學家的帶領人們離開洞穴的方法,也是統治者鞏固權力的利器。
所以,現今社會當中的公民,對柏拉圖來說,仍舊是洞穴裡的無知之人,他們會譏笑、處死從洞穴外歸來之人,不可能將權力交諸給他。哲學家要透過教育來引領無知的人們走出洞穴,簡直天方夜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