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某一群天生擁有高級靈魂的人、政府給予最高等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執政。整個制度看起來就很像古代的中國皇帝,皇族一生下來就被挑選,給予最高等教育,並且以國家培養的道德要求使得皇帝對社會有責任感必須統治國家。教導的科目不見得相同,而對科目的重視想必也不同,但大致上整體的培養過程是有雷同的。不過個人更不認同於柏拉圖於書中所述之挑選方法,沒具體說明怎麼判斷一個人的靈魂好壞,甚至還說只能予以期待不能先加預防,也沒有說明為何努力無法致於智慧,用了太多太多武斷的主觀想法作為挑選標準、科目重要性跟對辯證法的預測。且若以中國古代皇帝為例,每一個皇帝幾乎就是都被給予最高等教育,而也都被教育要執政,但最終在歷史上被我們稱為良君的皇帝也是寥寥無幾,甚或也有部分是連皇帝都不想當的,如宋徽宗之流。而擁有好名聲的皇帝我們也往往可以追尋到脈絡,許多都是被逼迫或是遇到甚麼啟發,也還有年輕勤政老年墮落的,與柏拉圖所說50歲恰好真正執政也不吻合。故此在這邊想提出兩個問題。
1.就柏拉圖所說,10歲是挑選孩童受訓之時,要如何以10歲的個性判斷50歲時適合執政呢?標準是甚麼?
2.柏拉圖舉出數個學科需要被學習,算數、幾何、天文等等,提出了許多學成後的重要性及好處,並且很以戰爭做為考量,但幾乎都僅以個案或是某些人學了這些東西後可能的發展作為理由,幾乎沒有舉出這些科目的獨特性。因此在這邊想問為何這幾項科目優於其他學科而非學不可,究竟獨特性何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