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柏拉圖-申辯篇反思

申辯篇中我們看到蘇格拉底展現許多成為後世典範的美德,藉由柏拉圖之筆,蘇格拉底的人格特質與他的辯論,影響了哲學、政治中關於善、正義的討論,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

在申辯篇中我認為蘇格拉底很成功的先引導美勒托承認:所有雅典人都使希臘青年學好,只有蘇格拉底使他們學壞,再用類比青年為馬駒的方式指出美勒托根本不了解誰對青年有什麼影響。但是蘇格拉底的論點並非沒有缺點,例如他提出:


1.      惡人對身邊的人有壞影響
2.      不可能有人有意侵害他人心靈,因為被他侵害的人會反過來使自己受到壞影響。
3.      沒有人願意受壞影響。


結論:蘇格拉底不可能有意侵害他人心靈


但是,我們知道前提二是錯的,因為壞人不一定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壞(但其他人客觀認定他的行為是壞),所以他有可能有意的影響別人,甚至他就算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壞的,他都已經壞了,更不介意別人反過來影響他。

而在美勒托指責蘇格拉底不信神時,蘇格拉底給的理由是:自己如果相信某些神,不可能同時又不信神,但美勒托其實可以反駁,蘇格拉底所謂的「神」,用法與自己並不一樣,他所相信的那些不由雅典所承認的「神」,並非真的神(蘇格拉底似乎有自己對超自然存在的定義)

但蘇格拉底展現的最美好特質是:無論如何都誠實行事,而且就算對自己將會有幫助,他也不說出不真實的話,他甚至還要幫助其他人也達到跟他一樣的正直。對比於對他提出控告的人們,宣稱蘇格拉底:「腐蝕青年心靈,相信自己發明的神靈,而不相信國家認可的諸神。」美樂托等人提出控告,卻對自己所說的內容從沒經過仔細反省,甚至明知為假的命題也能說出口,這種行為只是把語言當成達到目的的工具,而無法讓我們能夠接近真理。這種現象在現代表現在新聞媒體上,只要有利可圖,無論是否聳動不實的標題、內容,都能被刊登,有時打著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名義、或把錯推給消費者,而寫下明知為假、會造成誤會的報導。

說真話如此重要,透過誠實,人與人之間才能良好的溝通,信任彼此,才能探討何謂真、何謂假,但是還有一個我們必須誠實的地方,是如蘇格拉底所說的:認清自己的無知,不要誤以為自己擁有智慧,就算是蘇格拉底本人,他比我們有智慧的地方也不過是,他了解自己的無知,而其他的事物,幾乎是我們所不知道的,的確,關於我們身處的宇宙,人類只能認知到表象,只有假設中超越的存在,才能認識實在,而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應該還有更實際的理由,就是我們生活在世界上,雖然能知道許多知識、規律、現象,但無法獲得那種絕對的智慧,因此我們應該更謙遜,不要抱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能主宰自然的心態去做事,而應該先思考什麼是對錯,就像蘇格拉底所教人們做的一樣。

另外,很喜歡蘇格拉底的最後一段話:「我們離開這裡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但是無人知道誰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