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哲學家國王是夢話?

洞喻的關鍵在於那個離開了洞穴所感受到的「暫時失明」,以及回到黑暗的「暫時失明」。
「這位走出洞穴之人,當會為自己感到慶幸,為仍身陷洞穴的同伴感到遺憾,寧願吃苦也不願再過囚徒的生活」,「倘若他又回洞穴,同伴肯定會以為他眼睛受傷,以致所描述的事物與他們所猜想的完全不同,不僅放棄走出洞穴的念頭,甚至會殺死想帶他們迎向光明的拯救者」。離開了原本不具有資訊和知識的世界,同時又願意冒著風險帶給同伴們知識,說服他們離開原先不曾想過的無知之幸福,但是人民並不想冒著暫時失明的痛苦去接觸哲學家的經驗和體悟。哲學家更不想嘗試掌權以及參與政治,人民也不可能在尚未走出洞穴前複製哲學家的記憶。哲學家國王的出現,必定是在乎同伴的苦難大於真理的追求,而追求權力大於真理,怎麼可能還能是哲學家,若是以統治國家來看,哲學家國王是不可能會出現的。唯一有可能出現的,應該是出了洞穴,卻以知識來作為統治工具的政治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