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話錄中,蘇格拉底首先用地穴內外的情況來做比喻,哲學家,是一群被困在地穴裡的人們,離開了地穴以後,他們才能成為國王,統治人民,而無論是離開或者進入洞穴,都需經歷眼睛的「暫時失明」,而在這個觀點上我認為,唯有能在這之間穿梭自如的人,才能被稱作哲學家國王。
接著,蘇格拉底所述的哲學家國王,要是一個不熱衷於權力、凡事以公共利益為第一,以及擁有充分的知識與能力的人。在這三者之中,擁有知識與能力是最容易達成的,它可以透過教育、生活來實現。知識是通往真理的途徑,但只有透過教育來獲取知識真的足夠嗎?何況我們身處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只透過教科書上寫的那些,根本就不足以支撐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擁有知識的人。而另外兩個就更難達成了。在擁有權力與不熱衷於權利之間權衡,小至家庭,大至國家,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更何況,在現在競爭的社會下,每個人都以個人利益為優先,統治者雖然聲稱是為了「所有人」,但這裡的所有人真的是全國人民嗎?還是只是支持他的「所有人」呢?
不可否認的是,哲學家國王曾經出現。而蘇格拉底也說,哲學家國王並非不可能,但實現起來非常困難。他的說法是:他們會把孩子接收過來,消除它們得自父母的習慣和品行,按照我們前面所描述的那些(教育內容與方式),由這些統治者自己制訂的習俗和法律培養他們。也許蘇格拉底所言的哲學家國王,只有在極小的國家才能實現。畢竟,現代國家的人民眾多,一件事情不只有正反兩面的聲音,要達成「公共利益」變成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所以,哲學家國王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