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哲學家國王是夢話?

我認為哲學家國王是夢話。
哲學家國王之所以會被蘇格拉底所提起,乃因有前面對理想國家循序漸進的描繪與堆疊,包含衛士的培養與所具備的信念、城邦作為整體利益應大於個人利益等。蘇格拉底以「洞喻」來比較有知識的人與沒有知識的人的差別,說明當統治者必須要有知識且最好是哲學家,蘇格拉底且歸納出城邦的公民應該要學數學、天文學、幾何學和辨證學。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私慾不可超過為國家謀求整體幸福的信念,否則便不是身為一個統治者所應具備的─最關心國家利益的人。
柏拉圖指出除非哲學家成為國王或者國王成為哲學家,使政治權力與智慧相結合,否則理想國就無法建立。他認為只有哲學家成為統治者,正義的國家才能建立起來。
但究竟哲學家會比政治家更關心城邦利益嗎?
拿哲學家與政治家相比較,他們都能作用於全體公民,但他們之所以會被稱為兩個不同的名稱,就代表他們必定是功能不同的。在蘇格拉底的觀點中,政治家是不比哲學家來得懂「真理」的,因為「懂真理」所需要的便是身為一個哲學家才具備的定義與能力,但我認為這種人或許可以成為一位好學者,但不會是一個好領導者。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情況,是由政治家擔任領導者,哲學家擔任幕僚(輔佐者)。
在「哲學家國王」問題上,蘇格拉底也認為這是一件一說出來就必定會遭受輿論軒然大波的事。因為除了當時國家都是政治家在統治以外,回到蘇格拉底受審時所受到的批判與控告,盡是說他腐蝕年輕人的心靈、妖言惑眾等等的指控,也因此在人民的普遍認知中,哲學家似乎就是個想出一些怪裡怪氣的言論、有意破壞普世價值的身分。蘇格拉底所希望的哲學家國王,同時也反映出與當時現況的諷刺 : 有權力者(如陪審團)以無知當有知、對於民主的認識,恐怕也只是因為在他們認知下的民主能帶給自己權力或是其他個人利益,而自稱實行、遵循著民主。所以需要有天賦卓越、醉心於追求真理,並且經過長期的艱苦學習的哲學家來協助治理國家,因為他們掌握善的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